一次性使用换药包怎么换药?我们应该怎么使用一次性换药包?所谓一次性换药包,顾名思义当然是作为一款一次性换药的产品,一般情况下里面都会有一次性镊子、纱布、棉球、乳胶手套/PE手套等等,放在家中,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而且就算出去旅游时,也可以携带一次性换药包,遇到擦伤或磕碰的时候,就可直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换药包内一般没有消毒酒精,所以家里好配备消毒酒精。一次性换药包使用方法:1取出一次性换药包内的医用手套,戴上;2、取出镊子、棉球,沾酒精,对擦伤的伤口进行消毒处理;3、如果伤口比较大,就需要用纱布进行包扎。4、使用后,销毁换药包内的所有物品,内置产品皆为一次性使用产品,不可重复之用。
使用一次性换药包时,换药拆线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首先换药室清洁消毒,再通知病人准时去换药室拆线,然后操作者准备用物。具体准备的用物放治疗车上,有一次性无菌换药包、碘伏包或碘伏、无菌刀片、无菌敷料,医用垃圾袋,锐器盒,最好带一个助手,要帮忙倒碘伏。操作者和助手洗手,戴口罩和帽子。准备工作大概就是这些,因为现在规定换药包内不能放碘伏包,所以只能拿碘伏瓶倒在棉球上或者一次性碘伏包。
医疗器械标准是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监督管理所共同遵循的技术规范,是医疗器械监管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医用一次性使用吸痰管药监局高度重视医疗器械标准工作,按照“四个严”的要求,结合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监管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制度体系、持续开展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工作,我国医疗器械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器械标准对监管和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持续提升。一、加强医疗器械标准制度建设。一次性使用吸痰管厂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立足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监管工作实际,2017年4月,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修订印发《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出台对指导我国医疗器械标准管理、规范标准制修订、促进标准实施、提升医疗器械质量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贯彻落实《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先后印发《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规范》和《医疗器械标准报批发布工作细则》等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器械标准工作程序,强化了标准精细化过程管理,为提升医疗器械标准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本产品主要采血前后对献血者进行护理使用,消毒棉棒采用液棒,使用方便;产品无菌,一次性使用,方便护理人员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具体特点如下:1、无菌垫单:防水无纺布2、止血带:进口高弹非乳胶材料,弹力好,防止皮肤过敏。3、消毒棉签:超长碘伏棒设计,确保面积消毒充分,碘伏棒易折,免得头设计合理,不滴不漏;两端面头采用不同颜色区分,使用方便;内装医用碘伏液体,其有效碘含量为0.45-0.55%,消毒效果好。4、采血贴:主要用于采血针眼等小创口的止血与保护,产品止血迅速、创口愈合快,可有效降低针眼感染及皮下淤血的几率,从根本上解决了棉球及普通创可贴无法克服的止血愈合效果差的难题,减轻了献血者的心里负担。改良肤色材料,强调人性化设计,粘性强,易剥落。
一次性吸痰包的使用方法一次性使用吸痰管用于临床患者抽取气管内痰液或分泌液用。一次性使用吸痰管吸痰动作要轻、稳。一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秒,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3分钟。1检查吸引器各部连接是否完善,有无漏气。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一般成人吸痰负压约40-50 kPa,小儿吸痰约13-30kPa,将一次性使用吸痰管置于水中,试验吸引力,并冲洗皮管。2将病人头部转向护士,铺治疗巾于颌下。插入一次性使用吸痰管,其顺序是由口腔前庭→颊部→咽部,将各部吸尽。如口腔吸痰有困难时,可由鼻腔插入(颅底骨折患者禁用),其顺序由鼻腔前庭→下鼻道→鼻后孔→咽部→气管(约20-25cm),将分泌物逐段吸尽。3气管内吸痰,待病人吸气时,快速将导管插入,自下而上边退边左右旋转导管,消除气道分泌物,并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在吸引过程中,如病人咳嗽厉害,应稍等片刻后再行吸出。并随时冲洗吸引管,以免痰液堵塞。4吸毕,关闭吸引器开关,弃吸痰导管于小桶内,吸引胶管玻璃接头插入床栏上盛有消毒液瓶内备用,将病人口腔周围擦净。观察吸出液的量、颜色及性质,必要时做好记录。
局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加强对药品监管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成立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政务公开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一)组成组长:李利焦红副组长:徐景和陈时飞颜江瑛成员: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颜江瑛同志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二)主要职责。在局党组领导下,负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落实措施;研究制定药品监管政务公开工作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审定局政务公开工作制度,研究局政务公开工作和实施方案,研究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协调各司局、各单位抓好政务公开工作任务落实,并加强督促检查。